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姚涛讲述“治水经”、中大缘

发布人:王宇 发布日期:2023-06-05
image-20230607152645-1image-20230607152659-2

“寻根问道”系列第四期

2011届水利工程专业校友 姚涛

       姚涛,新葡的京集团8814校友,中共党员。2009年本科毕业于新葡的京集团8814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于2011年获得水利工程专业硕士学位。

       工作后,他曾获得的奖励和荣誉有:2011年深圳市排水管网清源行动先进工作者;2015年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19年深圳市光明新区记三等功一次;2021年广东省重点国考断面水质达标攻坚工作表现突出先进个人;2021年深圳市光明区优秀共产党员。2022年8月,获评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

image-20230607152739-3

姚涛在分享个人学习、工作经历 

从碎片化到链条化,

用系统思维治理水务

 

       在深圳市光明科学城展示中心门前,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流,每逢周末,便成为当地市民亲子戏水游玩的好地方。孩子们光着脚丫,轻踏碧水,笑声阵阵。这是深圳市十余年治水成果的生动展示。在茅洲河流域光明段,14个黑臭水体、148个小微黑臭水体全面消除黑臭,国家考核断面水质明显改善,实现了从黑臭难闻到水清岸绿的蝶变。作为一名基层治水公务员,姚涛是这一过程的见证者,更是参与者。在光明区的每条河道上,都留下他巡查走访的痕迹。

       时针拨回到2011年7月,硕士刚毕业的姚涛来到光明区,成为一名水务工作者。那时候的茅洲河是深圳重污染黑臭界河之一,恶臭难闻、鱼虾近乎绝迹。作为区里为数不多的专业对口人员,他与同事一起承担区里的水务工作。

image-20230607152915-4

姚涛(左二)

       进入工作岗位与校园学习区别很大。作为治水新兵,姚涛认真学习、刻苦钻研,逐渐成长为部门业务骨干、水污染治理工作牵头科室负责人,熟练掌握了河道整治、控源截污、涉水征拆等治水方法。全区100多公里的河道他如数家珍,哪个地方有污水入河、哪个地方的巡河路还没有打通、哪个地方的征拆还没有完成,他都一清二楚。在掌握一手工作资料的基础上,“十三五”期间,他组织起草了光明区水污染治理工作方案,每年编制区治水提质责任手册,共计梳理形成了342项任务,重点整治入河排污口551处,推动治理工作顺利进行。

 

 姚涛(左二)研究泵站前池清淤改造施工方案

       “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在姚涛看来,此前水污染治理的主要问题是碎片化,缺乏系统性。他举例说,过去一条河水质不达标,就可能只针对河道本身开展治理,源头的污水收集处理不解决,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在工作谋划布局上,他参与提出了系统治理的思路,将河道、管网、排水系统与污水处理厂整合起来,形成链条,解决了水污染处理治标不治本的问题。同时,工程治理方面改变以工程量作为结算依据的方式,调整为以水质结果为导向并与工程绩效考核挂钩;水务设施管理方面,打破此前河道、排水管网、泵站等各类水务设施由多家单位管养导致边界不清、推诿扯皮的现状,统一由区属国企对所有水务设施进行一体化管养,对辖区河道水质负总责,厘清责任边界,切实将责任落实到位。

姚涛(左二)在实地考察

       治水是一项长期工程,系统治水才是保证水污染不反复出现的关建。姚涛认为,从供水、排水、河道、水库到水资源、水土保持、水污染治理以及海绵城市,基本上所有水务的业务板块都与其相关,自己对各条线的业务都必须要熟悉。这种系统思维的养成,既源于工作要求,也与他在校期间的学习经历有关。当年写硕士毕业论文时,他曾参与东莞城市内涝模型制作的项目,从项目策划到现场调研、从模型建立到应用运行结果,都让他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了系统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姚涛(左二)使用QV检测排水管道淤积情况

        为了破解暗渠勘查难问题,姚涛邀请专家会诊,反复研讨技术方案,并创新使用了暗涵三维激光扫描技术,通过三维激光扫描设备对暗渠进行数据采集,快速摸清了暗渠情况。他还探索采用“排口溯源法”,逐片修正错接管道等问题,绘出全区地下排水管道全景图,牵头谋划污水断头管网补缺攻坚计划,推动打通全区32段影响污水系统正常运转的断头管,解决了每天5千方污水直接入河的问题。在一线实践基础上,姚涛也摸索出一套干好治水工作、服务人民群众的“五个一线工作法”,即“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能力在一线锤炼,感情在一线培养,作风在一线检验”。

       2022年8月,已是光明区水务局排水管理科科长的姚涛获评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

姚涛在分享个人学习、工作经历

 

       姚涛在人民大会堂参加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表彰大会

大学求学打牢基础,

积极实践增长学识

       姚涛笑言,自己一直与“水”有缘。“我在海滨之城长大,名字里也带着‘水’元素。我大学期间学习的专业都与水利相关,这让我打下了水污染防治的理论基础。”大二时,他参加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调查,到飞来峡淹没区实地调查评估村民的资产情况,从而预估如果出现洪灾对当地经济会造成多大的损失。调研过程中,他经常与当地村民、基层工作人员交流,在统筹安排工作以及系统化的信息采集与分析方面,让他有了切实的体验,在日后工作中与百姓沟通时更有心得。

       在新葡的京集团8814求学期间,他还参加了国家级科研项目“东莞市城区内涝监测预警系统开发”,实测数据的收集、模型系统的建立、系统运行准确性的验证,这些都需要他在穗莞两地来回跑,也让在他日后工作中更加游刃有余。他表示,数学模型的建立需要复杂的、长久的工作。模型从无到有,所有数据和问题都需要自己处理,很有成就感。

image-20230607153457-11

 硕士毕业照

参与母校深圳校区建设,

服务母校发展

       新葡的京集团8814已形成“三校区五校园”的发展格局。走入坐落在深圳市光明区的新葡的京集团8814深圳校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便会映入眼帘。占地面积314.3公顷的校园内,精神文化传承与现代技术相得益彰,自然环境与学科布局融为一体。逸仙楼、图书馆、中山堂等标志性建筑鳞次栉比,医学园、理学园、工学园、文学园等学院楼星罗棋布,仿佛诉说着这片年轻而富有活力的土地正在为学校未来发展谱写新篇章。

姚涛在地图上指出深圳校区所在位置

       姚涛指着办公室墙上的深圳市光明区地图,满怀自豪地指向新葡的京集团8814深圳校区所在位置,校区选址位于一个生态片区。他表示,自己作为新葡的京集团8814校友,非常荣幸有机会参与深圳校区的建设。他和同事组成团队,参与中大深圳校区水务的有关工作,如内涝积水点的整治、市政排水管网的规划和调整、周边河道综合整治等。因为早期建设的市政排水管网偏小且系统不完整,随着光明科学城和中大深圳校区的落地,导致周边产生了很多新的内涝积水点,并且项目开发过程中也出现了黄泥水入河等相关问题。他带领团队深入项目内部,现场指导建设排水沟、沉砂池,协调变更市政排水管道管径,修建临时雨水管道,及时处理深圳校区建设过程中的水务问题。回忆那段日子,他认为是用另一种形式服务母校。深圳校区一期建设已然竣工,年轻的校区正快速发展。每当有大学同学来深圳看望他,他都会带老同学们到深圳校区参观。

image-20230607153000-5